大书豪信息网_资讯网

大书豪信息网 > 广州 > 正文

万字重磅解读!

网络整理 2024-04-29 05:05

(原标题:万字重磅解读!)

今年以来,创业板指的表现在主流指数中偏弱,截至9月28日(前三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指数收于2003.91点。而在9月22日盘中最低跌至1963.23点,创下近三年半以来的新低。

是什么造成创业板大幅下跌?地量地价之后,能否迎来反弹?创业板未来趋势如何?哪些细分领域更有投资价值?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六位基金经理:

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与量化投资部高级总监、基金经理许之彦

广发创业板ETF及联接基金经理 刘杰

招商中证科创创业50ETF基金经理 苏燕青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 王贵重

天弘创业板ETF、天弘创业板ETF联接基金经理林心龙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

这些公募投资人士普遍认为,创业板的大幅回调主要源于疫情影响下国内经济承压,企业盈利下行,权重板块表现不佳,以及强势美元对全球权益资产的估值造成压力等内外多重因素。

目前,创业板指平均市盈率处于近三年中位数以下水平,市场的底部特征很明显。展望后市,在盈利的推动下,四季度创业板有望走出筑底回升行情。

内外多重因素拖累创业板表现

中国基金报记者:自2021年底至今,创业板一直处于调整中,日前更是创逾40月新低。创业板持续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刘杰:作为A股核心宽基之一,创业板凸显了成长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特征,因此会受到整体市场情绪的影响;近期市场情绪较弱,也导致创业板呈现震荡行情的表现,另外,从创业板前几大行业角度剖析则更容易理解近期创业板的连续调整:创业板前2大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和医药生物行业。

以光伏板块为例,今年以来行业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波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加剧、新兴市场光伏产能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和关税措施的出台等因素,都可能对光伏等板块的股价造成压力。

苏燕青:创业板内占比较高的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三个行业自2021年底以来跌幅较大,其中电力设备中新能源车产业与光伏产业影响相对较大,新能源车受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供给增加、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使得企业盈利下滑进而股价大幅度调整,而光伏产业同样受整体宏观经济下行及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基本面承压,此外确实前期涨幅较高,估值处于高位,叠加半导体受全球半导体周期影响下行,股价持续调整。医药生物受集采、反腐等因素影响大幅度调整,2021年底至今,以上三个板块大幅度下行,使得整个创业板指回调幅度相对较大。

王贵重:创业板持续调整的一大原因是重仓板块表现欠佳,创业板指数前两大权重板块分别是:电力设备和医药生物,这些板块近两年来受政策面及产业层面的冲击,在不断回调中,也拖累创业板整体表现低迷。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受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市场情绪有待提振,资金流入不足。

许之彦:从宏观背景来看,强势美元对全球权益资产的估值造成压力,加上国内经济仍处于修复通道中,A股权益资产承受较大压力,这其中偏成长属性的创业板波动更大。

从行业构成来看,创业板中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占比较高,新能源受到产业链部分环节产能过剩的影响持续下跌,生物医药则经历了一个估值消化的过程,叠加医药近期受到负面消息的扰动,上述两个权重板块的不佳表现对创业板行情走势产生较大拖累。

近一年市场的关注点和资金的追逐点更多集中在人工智能相关概念的TMT行业,资金追逐热点的趋势明显,对创业板形成抽水效应。

林心龙:从基本面看,年初疫情放开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都受到一定抑制,经济恢复不如预期,更多呈现的是缓慢复苏的态势。

从宏观角度看,创业板指此轮下跌正值美联储新一轮加息周期,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加息11次,联邦基金利率达2022年来最高水平,流动性紧缩不利于以创新成长为核心的创业板指,创业板呈现杀估值态势。

从创业板指数结构看,行业分布中前三大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和电子,合计权重占比超过64%,而这些过去均是机构重仓板块,受外部宏观等因素扰动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下行,导致这类板块特别是一些权重股资金面承压较大。

所以此轮创业板指大幅调整,同时受到新冠疫情中后期基本面部分受损的影响和美联储超预期多次大幅加息导致的成长股杀估值,以及衍生的指数权重股资金面的冲击影响。

魏凤春:创业板连续调整,有其内在的原因,一方面,与中国经济处于修复期,经济复苏尚未完全确立的大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全球处于加息周期,资金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博弈。

从产业的角度看,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处的成长产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它并不是完全的新兴产业,很多的产业经历多年的调整之后,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这需要时间。

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实际上是一种现实的考虑,所以创业板的调整某种程度上是由基本面所决定的。当然,情绪面的影响与基本面相辅相成。

整体来看,创业板近期调整,与中国经济的转型,特别是新型产业如何与现代化相适应,相关资产需要重新定价,投资者又该如何进行准确的定价相关。

创业板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您观察和判断来看,目前创业板是否处于底部区域?依据是什么?

苏燕青:从目前创业板代表性指数的估值分为来看,创业板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创业板指PE处于过去10年以来的2.34%,市净率处于过去十年以来的6.43%,处于底部位置。

王贵重:持续调整后,当前创业板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下行空间有限、修复弹性更高。截至2023年9月26日,创业板指市盈率TTM为29.19倍,处于上市以来的1.76%分位点。简而言之,创业板指目前的价格已经比历史上98.24%的时间都要便宜。

许之彦:截至2023年9月25日,创业板50指数跌至1900点,创年内新低。从估值角度看,当前估值26.85倍,处于指数2014年6月发布至今1%的历史分位数内,可以说是进入低位区域(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23.9.25)。

林心龙:个人倾向认为创业板已经进入底部区域,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看估值,当前创业板指为29.43xPE_TTM,无论从3年、5年还是10年维度看,当前估值都在6%分位值以下,处于显著低估区域,同时基于Wind一致预期数据,今年估值预计为24.30xPE,2024年、2025年预计进一步回落至18.09xPE、14.53xPE,而2024年-2025年整体营收复合增速预计将超过2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预计超过29%。即在较高盈利能力且估值较低情况下,我们认为创业板指下行空间是较为有限的。

其次看基本面,疫情放开后,疤痕效应下居民消费需求受到一定抑制,企业的投资需求也受到压制,经济缓慢复苏。但向前看,当前我国经济仍具有向上的内生动力,未来还会延续复苏态势,有望持续边际改善。据IMF7月份展望,IMF维持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预计中国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5.2%和4.5%。

再看宏观,美联储今年8月已停止加息,市场预期明年下半年有望开始降息,全球流动性有望得到改善,而中美利差倒挂现象有望好转,进而国内流动性有望继续改善,利好创新成长为主的创业板。

最后看政策,近期证监会等多部门不断释放利好,如降低印花税、限制大股东减持、对违规减持从严从重处理等,利好政策不断累积,过度悲观的市场情绪得到一定修复,进一步大幅下跌的风险得到控制。

所以从基本面、宏观、政策等多角度来看,明年板块有望整体向好,而当前正处于历史估值低位,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我们认为当前对板块可以适当乐观积极一些。

魏凤春:从估值、风险溢价、交易拥挤度等市场所熟悉的指标看,创业板处于底部,但这并不代表它能够迅速地完成调整,并且短期反弹。

因为底部的形成,首先,需要确认宏观基本面是否进入底部;其次,技术面是否处于底部区域;最后,情绪面是否处于底部。现在市场基本认可宏观基本面处于底部,无论从内需还是外需,包括企业的基本面、企业盈利来看,底部基本已经确认,这就为创业板的底部确认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估值等技术面的底部确认,从现有的指标来看,已经跌无可跌。

现在可能唯一有分歧的是情绪面。当然,情绪面同时受基本面与技术面的影响,直到市场出现正向反馈。现在我认为投资者的情绪非常低迷,但大家对基本面与技术面底部确认之后,是二次探底,还是转头向上,仍然存有分歧。也就是说,底部数据确认的时间尚不够长,很多投资者还无法完全相信当前市场已经处于底部。

刘杰:从估值角度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27日,相较于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等主流宽基指数,创业板指存在相对估值优势。

另外,近期市场表现较弱,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市场情绪,未来有利于市场情绪的恢复,同时从创业板前2大行业来看,行业长期投资价值和短期投资机会上来看,创业板未来表现值得关注。例如光伏行业综合景气指标持续上行,细分指标中逆变器出口同比、太阳能新增容量、电池产量同比指标维持高位,反映出整个行业整体景气度较高,虽然受到市场短期因素影响,但长期还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例如新能源车行业虽然存在波折,但整体仍然维持在高位区间;医药行业投资周期受全球流动性周期影响较为显著,全球流动性由紧转松的拐点有望推动医药行业投资周期迎来向上趋势。

四季度有望走出筑底回升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展望四季度,您对创业板走势怎么看?哪些风险值得警惕?

王贵重:我们长期聚焦的三大需求就是能源、信息、生命。从而衍生出我们看好的 5 大方向,半导体、 数字化、新能源、互联网平台、创新药。我们认为各个细分行业的 beta 收敛之后,竞争力会重新成为最重要的增长要素。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市场短期震荡在所难免,创业板也有回调磨底的风险;新能源、医药等重仓板块也有面临不确定因素持续调整的隐忧;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等也可能加大创业板波动幅度。

许之彦:当前市场正经历一个政策底到市场底到经济底的过程。政策方面看,无论是活跃资本市场的组合拳,还是稳增长、促销费及房地产等各项政策,为提振实体经济及居民的投资与消费信心,监管及时推出各项政策,政策底部已经较为夯实。

后续随着政策效果的显现,经济企稳向上,基本面和情绪面有望逐级改善,包括新能源、医药、电子在内的部分低估板块或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盈利方面,创业板50指数二季报实现营业收入4988.33亿元,同比增长30.93%;归母净利润668.85亿元,同比增长20.84%。盈利韧性支撑下,低位板块估值修复弹性更强,以创业板50指数为代表的创业板核心资产估值性价比较高,值得关注(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23.9.25)。

但同时投资者也需关注相应风险。最新一次的美联储延续鹰派观点,年内或还有一次加息,对国内资产形成压力。

林心龙:展望四季度,随着明年美国大选的临近,中美关系有望出现阶段性缓和,同时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态势,另外政策方面不排除有新的政策出台(如平准基金等),创业板四季度是有望走出筑底回升行情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仍需警惕并跟踪一些外部风险的冲击:包括美联储意外加息的风险:目前根据FedWatch,美联储加息概率11月为23.7%,12月39.1%,整体加息概率较低,但仍需保持关注。

此外,近期中美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包括“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分别由财政和央行与美财务副部长牵头。中美关系呈现阶段性缓和。后续仍需要关注可能影响中美关系的事件,若中美关系紧张,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市场风险偏好。

魏凤春:相对于三季度,我们对四季度市场的看法较为乐观,三季度我们的宏观策略配置报告为《有的放矢》,即看不到明确的目标,就不要出手。四季度我们的宏观策略配置报告为《循序渐进》,经济底、政策底和市场底确认,情绪也处于低位,不光是创业板,其他的风险资产,我们也给予相对乐观的判断。

至于四季度的风险,有些是大家已经预料到的,比如美联储可能会持续加息。当前大家对美国降息的预期大大改变,尽管如此,它仍然会对风险资产的定价产生消极的影响。国内看,市场担心的是经济修复的力度不够,债务处理相对不那么积极。此外,大家可能更加担心的是新兴产业对宏观经济支撑的力度不够。这些都可能是制约创业板进一步上行的因素。

当前,监管部门正进行投资端、融资端与交易端的变革,长期看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但短期来看,改革对创业板个别公司形成冲击,进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市场情绪,或会延缓市场面和基本面底部的确认。

刘杰:新兴科技成长是国家的战略选择,创业板指汇集医药、 新能源等行业,是科技成长的代表性板块,长期投资价值值得关注。同时,在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下行阶段,加息力度减弱、停止甚至降低时,全球流动性进入宽松拐点,同时国内宽松货币政策有望继续维持的宏观环境下,科技成长具备更高的投资价值。

前期 ChatGPT、 AI 算力为代表的主题成长行情过后,新能源、医药等传统成长行情有望接力,加上整体创业板及相关行业处于估值优势区域,四季度,创业板指或许具备一定的优势,但鉴于市场情绪的变化,建议投资者做好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可以考虑通过定投来把握机会,分散风险。

苏彦青:电子、医药、新能源经过持续回调,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而回望各产业趋势,已呈现相对积极信号,从创业板指来看,四季度现金流同比预测值、净利润同比预测值较高,相对看好未来创业板板块投资机会。整体风险这块,关注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复苏节奏与预期变化。

新能源、医药板块配置价值显现

中国基金报记者:就具体投资机会而言,请谈谈您对创业板内部行业投资价值的看法。

许之彦: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方面,今年上半年,电车销量和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需求端维持较强韧性。当前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的核心矛盾集中在供给端,前期新能源产业链的大幅扩产,造成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部分细分环节因供过于求出现价格下跌、盈利受损的情况,这在半年报的业绩中亦有所体现。

市场的悲观预期在电新板块的持续下跌中有较为充分的释放,随着过剩产能逐步出清,若24年盈利企稳后,电池厂或进入补库阶段,新能源产业链业绩或将再现成长性。

医药行业方面,随着利空情绪的阶段性释放,医药板块或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基本面维度,23年上半年医药板块整体收入较22年全年有所放缓,新冠受益板块增速下滑明显,后续随着疫情扰动的趋缓与负面事件的出清,板块业绩或将企稳回升。估值维度,医药行业经历了两年多的调整,板块估值已来到历史较低位置。政策方面,国家政策支持创新药的方向非常清晰,龙头公司对创新、研发的投入意愿强烈。医药作为刚需行业,在当前经济疲软环境下的逆周期属性明显。持续关注医药景气方向的投资机会。

电子行业方面,一方面,AI人工智能正迅速崛起为全球科技创新浪潮的核心驱动力。算力芯片→算力器件→云侧服务器→端侧AIoT的技术迭代与产品革新,将是未来5-10年全球科技硬件创新的最强内核。AI需求拉动GPU芯片及先进封装需求持续旺盛,电子板块业绩有望改善。

另一方面,受华为、苹果等新机发布催化,消费电子市场再度受到关注。从行业发展周期来看,复苏预期逐渐清晰,行业有望重回景气通道。

林心龙:创业板指数具有较高的研发投入、良好的盈利能力与成长潜力,当前估值处在较低水平,随着未来盈利的改善,有望进一步降低估值水平。据Wind的一致预期,2023年创业板指数的营收增速有望达24.82%左右,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望接近32%,对应约24倍的PE估值,处于历史低估位置。

同时,创业板指数成分股中,科技板块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有望保持高景气度,新能源板块的估值处于历史低点,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在疫情消退和经济温和复苏的大环境下,加之国内较低的利率环境,创业板指数成分股高景气与高成长的属性有望持续,当前的配置价值较为突出,对今年创业板行情保持乐观。

魏凤春:创业板代表了中国产业转型的未来。我认为与中国的现代化战略相适应,与民众的高质量需求相适应的那些公司,即使短期内有调整,长期看仍有较为确定的投资价值。当然,这些公司的治理结构也非常重要,科技产业发展与企业家的战略定位、治理结构等密切相关。

所以,讨论创业板投资价值时,建议大家既要从产业角度,也要从公司层面综合考虑,单纯从宏观角度谈,听起来非常简单,但真正去投资时,有些像盲人摸象。

刘杰:创业板指各个权重行业自身的景气度情况,主要包括新能源相关和医药行业,对于新能源相关行业,我们将其细分为光伏和新能源车两大板块来看。

光伏行业:2023年以来,尽管光伏行业的装机、招标、出口等数据持续超预期, 但市场始终处在“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行业在过剩状态下竞争加剧所导致的各环节盈利严重压缩”这一短期内无法证伪的担忧情绪中, 行情直接体现为季度业绩持续同比高增背景下股价的一路下行。

尽管产业链部分环节确实存在一定的单位盈利下行的压力,但在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仍有30%增长的预期下,且各环节龙头公司仍有新产品迭代、产业链延伸、集中度提升等超额增速来源的背景下,大部分龙头公司在2024年出现大幅业绩负增长的概率较低。

伴随2023年下半年硅料价格逐渐触底, 行业正式确认进入不存在供应链绝对短板的状态, 但我们并未看到市场担心的中下游恶性价格竞争和剧烈的盈利压缩发生,因此我们认为, 整个2023年下半年都将是市场对目前极度悲观的板块预期进行修复的时间窗口。

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以细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三电系统和下游整车及服务三个环节。从需求端出发,在主要环节筛选出反映产业景气的有效指标合计 11 个,构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景气指标体系。从综合景气指标来看,当前新能源车行业尽管处于下行趋势,但整体仍然维持在高位区间。

从估值角度来看,新能源车行业估值同样处于历史低位, 新能源车指数截至 2023 年 9 月 27 日市盈率 TTM 为 19.08,分位数 7.59%,具备较高的估值优势。

生物医药:医药行业投资周期受全球流动性周期影响较为显著,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周期趋势与 2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代表的全球流动性周期呈现高度相关性,未来联储有望终止加息,全球流动性有望迎来由紧转松的拐点,这将推动医药行业投资周期迎来向上趋势,推动行业景气度的提升。

苏彦青:半导体:近期半导体销售额同比环比皆为回升态势,7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430亿美元,按照地区来看,美洲、欧洲、亚太同比环比亦皆为回升态势,存储类芯片自8月份开始价格回升,半导体景气周期底部或已现,需求拐点愈来愈近,股价或会领先反应,当前值得重点关注。

新能源车产业链:考虑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已具备相较燃油车的使用成本优势,优质车型持续推出,且渗透率保持较快提升速度,叠加储能市场放量,长期来看,锂电池的需求或可持续增长,此外下游电动车景气度亦逐渐修复,目前板块估值已处于底部区间,具备相应的配置价值。

新能源光伏:光伏为度电成本较低的清洁能源之一,是未来发展趋势,目前下游需求仍旧较为旺盛,在经济性因素刺激下,新增光伏装机需求有望保持高景气,配置价值相对较高。

医药生物板块:当前医疗反腐带来的悲观情绪逐渐见底,估值处于底部位置,且机构持仓相对较低,长期驱动逻辑未变,当前看好其长期投资机会。

王贵重:首先是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目前电动车的渗透率刚刚过 30%,产业趋势是不可逆的。电动化、智能化对整个10万亿规模的汽车产业带来的重塑,里面孕育着大量的投资机会。预计未来行业的盈利会进入触底回升的阶段,龙头公司预计会有投资机会。

其次,半导体的逻辑还是国产化比例的提升。从一个3-5年的维度,我们 认为半导体核心设备、材料、零部件的国产化依然是大的趋势,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而中国生产效率的提升,需要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目前来看,行业开始充分反应行业的景气度下行,但行业的出清依然需要时间,行业稳态的盈利能力依然不够清晰。预计这一轮出清之后,中国将诞生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公司。

第三,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数字化的本质是利用技术的手段,提升组织信息计算、存储、传播的 效率,这是一个长期向上的类消费行业。在中国,依然处于产业的早期。此轮数字化将会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也会给中国公司带来发展的机会。本轮 AIGC 也会深度影响软件行业,加速数字化的过程,目前整个板块的估值依然在历史较低水平。

第四,互联网平台受益于网络效应,是一个顶级的商业模式,当然也带来了垄断的问题。平台型企业只看一点,就是社会的价值创造,也就是社会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 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只要让发展,互联网平台,还是会带来很好的股东回报。

最后是创新药。人类作为生命体,活的更好、活的更久就是一个永恒的追求。创新药的产业链中 CXO 是中国工程师红利带来的优势,也意味着长期的增长前景依然清晰,从工程师红利到科学家红利,也孕育着本土创新药的机会。

各类投资者

对创业板的认可度稳步抬升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以来,跟踪创业板指、创业50、创业300、创业大盘的多只创业板相关ETF基金迎来资金净申购,您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林心龙:今年以来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创业板系列指数的确受到了各类市场资金的追捧,截至2023年9月22日,仅跟踪创业板指的ETF规模就已经超过570亿,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超300亿,是今年资金流入最多的指数之一,如果把跟踪创业50、创业300等创系列指数的ETF全部统计在内的话,合计规模则已突破800亿元。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也是基于天弘创业板ETF及同业相关产品的定期报告进行了简单的投资者行为和结构分析,主要发现以下几点变化:

一是,机构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的认可度在快速提升。近些年在各监管部门协同政策支持下,创业板上市企业质量显著提升,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科技创新企业,市场活跃度也明显增强,引发了机构投资者持有相关ETF份额的快速提升。

以天弘创业板ETF为例,穿透来看过去是以场外联接基金中的个人投资者为主,但今年以来场内份额出现了快速增长,其中更多的机构客户参与到创业板ETF的配置中,且客户类型呈多元均衡发展,包括保险、信托、养老金、券商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募FOF、私募等,其中不乏一些风险偏好较低的长线资金。此外从同业创业板ETF近三年的定期报告中也可以看到,整体机构持仓占比稳步提升,其中越来越多以保险、养老金等为代表的长期配置型资金出现在了ETF前十大持有人列表中,并且份额占比也在稳步提升,整体由2020年底的2.27%提升至2022年底的4.91%。以上均从侧面说明创业板板块当前位置和长期投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并开始加大布局。

其次,则是个人投资者参与创业板市场投资的热度持续提升并且策略更加多元。过去几年,个人投资者在创业板ETF及联接基金中的份额同样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以天弘创业板ETF联接基金为例,2020年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份额25.53亿份,2022年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份额达到56.91亿份,份额增长超1倍。此外借助大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采用更成熟更多元的策略参与创业板的交易配置,比如结合板块涨跌动态调整交易金额的定投和网格交易策略,此外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开始逐步由短线投机向长期配置转变。

总结来看,在注册制改革下,创业板已成为一个兼具创新特色和成长性的板块,也是市场挖掘潜力股的热土。各类型投资者的关注度和认可度稳步抬升,特别是一些长期配置型机构资金的持续流入,未来也是有望支撑板块走势更加稳健。

魏凤春:创业板相关ETF基金迎来净申购,我认为应该是一些长期资金从战略角度进行的长远布局,背后反映出这些资金认为创业板已经进入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底部,且资金所代表的投资主体情绪上已经得到修复。

当然,这部分资金是出于长期看好还是短期博弈,需要深入的分析。但出现净申购,至少说明有一些先知先觉、具有长远眼光、非常理性的投资者,正进行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这应该是资本市场生态良好的表现。

刘杰:今年以来,市场更加重视ETF投资,并充分认识到ETF作为投资工具的优势,即透明、高效、分散和便宜。

在市场不断调整,市场风险不断释放,前期不利预期一定程度反应到行情走势中的大背景下,通过布局宽基ETF去把握未来的投资机会,可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我们会看到多只创业板相关ETF迎来资金净申购,一方面平衡风险和收益,另一方面也是期待行情来临时把握住市场的贝塔机会。

苏彦青:投资者已关注到创业板板块投资价值,且在指数持续回调过程中,投资者对于板块的投资价值愈来愈认可,ETF是板块投资利器。

王贵重:ETF自带资产配置属性,在市场下跌过程中,ETF常常出现“越跌越买”的现象,资金逆市加仓创业板相关ETF,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对创业板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和看好。目前创业板估值性价比突出、基本面业绩预期向好,吸引资金逆势布局。

许之彦:我们认为短期ETF份额快速增长。创业板50指数虽处于调整过程中,但基本面向好且长期投资价值突出,吸引了部分资金的布局。

借道公募投资创业板需做好仓位管理

中国基金报记者:普通投资者如果想借道公募基金参与创业板投资,您对此有哪些建议?

魏凤春:对个人投资者,如果你的专业能力足够强,对创业板所代表的成长产业相对比较熟悉,同时对所对应的公司的企业家行为、公司治理结构等非常认可,你可以直接投资这些公司。但对大部分投资者,投资更多是业余的爱好,我建议还是把资金交给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我一直认为,投资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更美好的生活就是一个专业的交换,你做好你的工作,以基金经理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做好他们的工作,两者进行比较优势的合作。这是国际、国内股票市场发展的一种常识,而且也应该逐步成为一种共识。

刘杰:包括创业板ETF在内的指数基金是一键布局指数的有效投资工具,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进行参与,这样更有利于投资者把握阶段性机会,同时能更好地平衡收益和风险,避免一次性投入带来的集中投资风险。

苏彦青:可关注跟踪创业板板块的ETF,参与门槛、交易成本较低,且投资策略稳定、运作透明。

王贵重:创业板整体波动幅度较大,且具有一定的投资门槛,尤其是全面注册制落地后,创业板数量持续扩容,个股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方能参与。因此建议普通投资者借道公募基金参与,其中创业板主题类基金属于聚焦优质创业板标的的权益类基金,更适宜中长期持有,还是需要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收益偏好和资金流动性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

许之彦:创业板波动较大,且注册制之后更多的企业上市交易,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择股难度和风险都大大增加,建议通过如指数投资的方式参与到创业板的投资中去。

林心龙: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借助公募基金参与创业板投资相比自己寻找板块中个股投资机会的确是更简单和轻松的方式。伴随近几年公募基金产品的扩容,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基金产品数量也是非常多。个人建议普通投资者可以优先选择指数型基金进行投资配置,指数基金具有交易便利、透明度高、费率低等特点,同时其高度分散化的特点可以有效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从而帮助投资者以较低的风险获取目标市场板块的贝塔收益。

像创业板系列指数在聚焦创业板大板块的同时,分为了宽基类、主题类、策略类和ESG类指数供投资者尽心选择投资,投资者可根据个人投资目标优选目标指数,在确定目标指数后,在同类基金产品的选择上也要注意比较规模、流动性、跟踪误差以及管理费等指标,建议关注规模大,流动性好,跟踪误差小以及管理费低的产品。

关于具体的投资建议方面,因为创业板重点聚焦在科技、医药、制造等高成长赛道,所以板块整体的波动相较一些传统行业会更大一些,投资者在借助创业板ETF等公募基金进行投资配置时,还是要做好风险管理,核心在于仓位的管理上,特别是一些刚接触创业板的投资者,建议不要看到板块短期的大幅波动贸然重仓参与,可以边观察学习边择机增加仓位,像定投、网格交易等都是相对省心有效的控制仓位风险的策略。

Tags:[db:TAG标签](409296)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万字重磅解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